|
推进职业教育发展,培养大国能工巧匠近年来,随着发展职业教育、培养大国工匠成为一项国家战略,职业院校逐渐成为不少打工子弟的重要选择,通过习得一技之长立足社会,他们中甚至不断涌现出行业顶尖人才,有人成为了岗位能手、创业偶像、大国工匠。 长期以来,“学技能、当工人”的职业荣誉感不强。产业工人的薪资待遇低,体力劳动强,职业晋升渠道不畅,导致大量年轻人择业观发生偏差,认为“只坐办公室,不下车间”才是成才目标。据《工人日报》2021年9月3日报道,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%,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%,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人。这说明,职业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发展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。 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,提高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感迫在眉捷。每个岗位配备最合适的人才,每名人才选择最适合的岗位,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。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,引导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转变就业观念,立志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。对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领军人物给予更高待遇,畅通技能人才晋升机制,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技能人才队伍,传承我国的优秀制造工艺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。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,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2021年6月30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《“技能中国行动”实施方案》。方案明确提出,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,“十四五”期间,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,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%。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。 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有助于弘扬和传承“工匠精神”。工匠,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,木匠、铁匠、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在人民生活中打下底色。中国历来不乏“大国工匠”,古有木匠祖师爷鲁班、《天工开物》创作者宋应星,今有四创世界纪录的80后“桥吊状元”张彦、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等。他们的手,有毫厘千钧之力;他们的眼,有秋毫不放之工。他们兢兢业业,让平凡有了梦想的温度;他们精益求精,用执着追上灵魂的脚步。他们是“中国制造”的时代精神。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培育具有“做专、做精、做细、做实”的作风,有精益求精、推陈出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,才能做出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”的“中国制造”,从而带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,推动我国从“制造大国”变为“制造强国”。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,是宝贵资源,是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将助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技能中国,为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奠定坚实基础,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。 |